欢迎来到时讯视界

时讯视界

梅州兴宁籍乡贤、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佛松先生逝世,享年89岁

时间:2024-12-27 20:18:57 出处:百科阅读(143)

据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消息,梅州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兴宁贤高学家先生享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籍乡九游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分化佛松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广东梅州兴宁市乡贤王佛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科学于2022年12月31日14时59分在北京逝世,院院享年89岁。士王逝世岁

1933年5月23日,梅州王佛松院士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今兴宁市)。兴宁贤高学家先生享年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籍乡1956年被选派至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高分子化合物研究所深造,分化佛松1960年获苏联化学科学副博士学位,中国九游同年被分配到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工作。科学1985至1988年任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所长,院院1988至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还是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并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主任、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和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任、太平洋地区高分子联合会主席、《应用化学》杂志主编。

王佛松院士是我国著名高分子化学家,长期从事定向聚合、稀土催化及导电高分子研究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他作为主要成员攻关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技术,成功研制出钴、镍二种催化体系。他领导稀土异戊橡胶研发工作,发明了异戊二烯定向聚合稀土催化剂,阐明了活性中心的形成和催化机理。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导电高分子研发工作,突破了聚苯胺批量生产过程中的系列技术难题,将聚苯胺及其防腐涂料推向产业化。他开展了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建立了聚合物脆韧转变理论,首次成功制备出超韧增强聚合物合金。

1984年,王佛松院士被国务院授予第一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是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项目“顺丁橡胶生产新技术”的主要工作者和获奖者之一,还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1991),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1982,1987),并获得日本高分子学会国际奖等科技奖励。

祖籍兴宁市宁中镇新民村的王佛松院士,4岁进私塾,5岁读小学,先后就读于天锡小学、晋明小学、兴宁一中。“一桌两院士”(王佛松院士和汪懋华院士)是兴宁一中的一张文化名片。汪懋华是农业工程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家、1995年当选院士。两人在兴宁一中读初一时同班同桌。据王佛松院士回忆,那时是1944年,因为担心受到日军轰炸,兴宁一中从城里搬到城外,离他家仅3里路远。他说“我11岁、他12岁,记得是按高矮排座位的,赖立宏第一,唐荣昆第二,王佛松第三,汪懋华第四,傅彩彪第五,林国华第六……”汪懋华住校,王佛松走读。数十年来,两人关系很好,长年都住在北京,有时还会见面相聚。

王佛松院士儒雅潇洒、待人和蔼。2013年,梅州日报社策划组织“寻访院士·问道学人”大型采风活动时,专程前往北京采访王佛松院士。在京接受梅州日报记者采访时,他用的是一口纯正、娴熟的兴宁话。当记者问他“做学问,您1991年当选为院士;做官,您做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您怎样看待做学问和做官的关系?”王佛松回答道:“文章千古在,仕途一时荣。当官是一时的,退下来就是老百姓一个,即使人家仍按原来的官职称呼你,也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事业是千古的,我的学问是拿不走的,我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2018年11月21日,王佛松院士受聘为华南理工大学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在聘任仪式上,王佛送院士发言时表示:“我是广东梅州人,感谢华南理工大学的邀约,让我在耄耋之年还有机会回归故里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还引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两句古文警句,教授青年科研人员为学和为人之道,勉励他们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努力学习、谦虚谨慎、砥砺奋斗、日益创新,为我国科学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梅州日报记者:林德培

编辑:罗欢欢

审核:蔡颜颜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